多數人對于培訓的要求就像《平凡的世界》中孫少安父親那樣——“只要能吃上白面饃饃就是好日子”。但VUCA時代,企業發展速度迅猛,現在的培訓絕不僅是“白面饃饃”這么簡單,還需要“葷素搭配且色香味俱全”。因此,培訓服務模式隨著組織和客戶需求的變化,急需快速升級,從而實現更新換代。
很多剛剛踏入此行的人,把當下最流行的課程或者自己認為的優秀課程,放到企業的學習項目中,拼成一桌很豐盛的“菜”,但學員并不買賬。
那么,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得到學員認同的學習項目呢?目前,國內外的研究成果、理論模型已有不少,但很多都是讓初學者望而卻步的“經典菜譜大全”,令人無從下手。因此,學習項目設計的入門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就像搭配一桌好菜,你需要掌握宴會主題、客人口味偏好、食材搭配等信息一樣,設計一個學習項目,同樣需要了解三個方面的信息,即企業學習和成人學習的規律、項目的定義和標準,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(見圖表1)。
企業學習與成人學習
企業是商業組織,企業學習的特點與績效提升相掛鉤,學習的目的要么是基于當前的績效,要么是基于未來戰略的績效。曾經有人給出一個簡單的公式:培訓=期望績效-績效現狀。如果期望績效是提升當前的績效,這時候培訓便是基于績效的改進;如果期望績效與未來戰略實現有關,那么培訓是基于戰略的執行。因此,企業在設計學習項目之前,一定要明確整個學習項目是針對企業哪個階段的績效提升點。
成人學習的規律是所有TTT培訓都會介紹的基礎知識。在美國被譽為“培訓師的培訓師”伊萊恩·碧柯(Elaine Biech)在其著作《成功培訓10步驟》中提到成人學習原理的六個方面。
6個方面:
目的性強(為什么我需要知道這些?)
自我概念(我可以自己做一些決定嗎?)
經驗主義(我的經驗會得到認可嗎?)
實用主義(這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嗎?)
反思批判(我想要或者需要學這些嗎?)
動力意愿(我對此是否持開放、積極的態度?)
項目管理
美國項目管理協會提出的PMBOK(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,項目管理知識體系),對項目有明確的定義:“為創造獨特的產品、服務或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工作。”項目管理就是將知識、技能、工具應用于項目活動,使項目能夠在有限的資源限定條件下,實現或超過設定的需求和期望。
對于學習項目而言,首先要做好干系人的管理,即有沒有明確的業務領導作為學習項目的贊助人(發起人)顯得尤為重要。第六版的PMBOK中指出,項目管理有五大過程組和十大知識領域。其中,首先要做好的,就是干系人管理和范圍管理。同時,為了擴大學習項目的影響力,必須調動贊助人在內的各類干系人參與項目的積極性。
其次,為了避免出現學習項目范圍蔓延、夸大培訓效果、培訓人承擔過多不切實際的期待等現象,項目設計者要提前澄清和約定學習項目的范圍,最終確定輸出的成果和過程中需要做的事情。
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
世界頂級創意公司IDEO總裁蒂姆·布朗(Tim Brown)在《設計改變一切》一書中指出,“設計思維不僅是以人為中心,還是一種全面的、以人為目的、以人為根本的思維。” 以人為本的設計要求從用戶的根本需求出發,并且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、環境條件和限制因素,以創造出更優化的狀態。
對于學習項目設計而言,需要從客戶(包括發起人和學員)的根本需求出發,應用創新的方式解決實際的業務難題和能力差距。同時,在方案設計上,要深刻地體察用戶,傾聽發起人和學員沒能直接表達出來的真實需求,并在一開始讓他們盡可能地參與進來,共同創造獨特的體驗。
熟悉上述三個方面的常識后,便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目前已有的學習項目設計理論和模型,將其整合,用于自身實踐。
設計之基 全方位了解業務需求
學習項目設計需求調研前,首先要了解和澄清公司的戰略目標以及發展現狀;其次,找到學習項目的發起者(sponsor)。如果僅僅由培訓經理或人力資源部來擔任發起者是不夠的,必須是業務的領導者,通過溝通,確認業務領導者在該項目中所應承擔的職務,并讓對方承諾自己的投入度。
有了前提保障,我們便可以設計“探尋需求-共商方案-執行與評估”的整套項目建議書,隨之投入到組織需求的調研中。一方面,通過人力資源部了解目前組織變革、創新情況,使項目背景更加清晰;另一方面,通過對主管、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學員這三類人群進行訪談,全方位了解業務需求(見副欄)。
副欄 對三類人群的訪談
首先,著重對主管進行訪談,了解主管對公司業務發展的要求,對項目的目標進行澄清,并獲得下一步訪談的建議名單;
其次,對公司重要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和分公司總經理進行訪談,了解他們對業務發展目標的看法,獲取影響目標的關鍵要素;
最后,選取部分學員進行訪談,了解一部分績效優異者的成功經驗,通過BEI(行為事件訪談法)萃取行為要素,同時還應了解績效排名靠后者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,尋求領導者行為要素差距。
在需求調研階段,正如“以人為本”的設計思維中所揭示的規律——“設計源于對人的洞察”,除了一般現場訪談外,還應深入到工作現場,隨同部分領導者組織工作會議、拜訪關鍵客戶,觀察、理解的同時提升洞察力。
項目之本 制定多功能學習路徑圖
調研結束后不久,大家可以通過頭腦碰撞形成初步的診斷和建議方案,與企業管理層面對面交流調研結果,尤其是關于組織文化的調研情況。基于此,開發人員應再次澄清該項目的目標。
此過程中,企業便可接受從上至下進行的能力提升建議,并商定參加三個階段能力加速訓練營的關鍵人選,在能力加速訓練的過程中穿插社區學習和行動學習(見圖表2)。整個項目須遵循項目管理的相關原則,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,設置里程碑。
在項目設計開發時,開發人員需深刻理解企業開展某項具體計劃的組織變革背景,并遵循變革管理的規律以及企業學習和成人學習的規律。同時,開發人員應從知識提升入手,通過能力加速、行動學習、成果復制推廣等階段,匹配組織發展變革和個人能力提升的需要,據此設計出整體解決方案和能力加速訓練營的路線圖(見圖表3)。
實施之道 將迭代貫穿始終
正如互聯網上流傳的一句話“輸在格局,贏在細節”,在設計出解決方案和能力加速路線圖以后,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,需要注重項目交付執行過程中的細節,根據需求的變化,快速做出原型,并持續迭代前進。
因此,在項目交付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,在保證整體主線和主題清晰的情況下,應穿插關于領導力測評、工作情商、思維創新等工具方法,以及小組討論、群策群力、參觀游學、經驗交流、與公司領導共進晚餐等多種活動,提升所有人員的參與度和投入度。同時,把每一階段集中學習之后應完成的課后作業與公司業務發展相結合,促使所有人帶著任務學習。培訓完成后,學員能夠學以致用,真正做到“從業務中來,到業務中去”,提高學習效果轉化速度,加速自我成長。
2017年年初,羅振宇曾在跨年演講中提到“時間戰場”的概念。他認為,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。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,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,二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。同樣地,對于企業和學員來講,學習項目也是一種支付時間的“消費品”,而且很多時候并不是碎片時間的支付,而需要整塊時間。因此,如果沒有設計出好的項目,未能對準企業和學員的需求和胃口,很容易浪費學員時間,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,還會加深企業與學員之間的誤解。
轉自:《培訓雜志》
鏈接:https://www.trainingmag.com.cn/zazhi/detail.aspx?mtt=365